磺溪书院
Google评价: 4.3建议旅游时间:1-2小时
更新日期:2021-10-18
前身为清嘉庆年间士绅赵顺芳、杨占鳌所创立之西雝社,又称文昌祠。於清光绪14年(西元1888年)兴建「磺溪书院」,招收现今之大肚、龙井、乌日三区子弟,实行启蒙教育。
介绍
殿内供俸管功名的文昌帝君。每接近基、学测、二技、高普考,里面摆满考生准考证影本。
书院平面格局为两进、双护龙、七开间、带四垂拜亭之四合院,为清光绪年间典型之书院建筑。建筑材料采雕花砖、青石、泉州白、福杉等,精致华丽,足以媲美彰化道东书院。
规模:磺溪书院俗称文昌庙,供奉文昌帝君,内设有拜殿、大殿等。 该书院的古匾:「雅歌孝友」光绪丙戌科,钦点御前侍卫廖锦华立。「经天纬地」「光绪乙丑端月谷旦,磺溪书院总董绅民同立」。其石柱对联:「磺石舒丹半壁嵯峨开笔阵,溪流映碧千层浩瀚起文澜」。「磺气接丹霄灵通帝座,溪痕联碧汉彩耀台垣。」,而磺溪书院的一大古钟,太平洋战争中曾为日军所掠夺,今则放置於大肚国民小学校园中。该钟之铭,有如下列:「磺溪书院,文昌帝君,光绪十五年乙丑季秋月谷旦,大道西下保诸绅董舖民同敬」。
磺溪书院是大肚区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台中市现存唯一书院,现为市定古蹟。俗称文昌庙的磺溪书院,乃是昔日大肚地区(包含大肚、乌日、龙井三乡镇)的文教中心,兴建於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无论建材、造型、施工技术上均十分精巧,尤其以砖工雕琢之精美闻名,堪称是清领末期文教建筑的杰出作品。
磺溪书院从清领时期创建开始,便是大肚地区的精神象徵和文化堡垒,早年住民的祖先们在此入学启蒙,科举时代曾出过多位秀才,之後历代承传,学风鼎盛,许多有志之士都出自於磺溪书院。直到今日大肚区依然文风兴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拥有「校长之乡」的美名。
服务设施
- 展示馆
- 公共电话
- 停车场
- 公厕
- 公车站
- 解说简报
快速导航
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人气
6.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