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点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一区一特色文化月华活动-岸里大社巴宰语绘本2 成果发表

更新日期:2018-11-23 2079
神冈区公所107年度一区一特色

「新广神采季-风(香)、花(饼)、雪(漆)、月(河)」(二)
文化月华单元:『岸里大社巴宰语绘本2-失落的乡音aiyan~阿维的故事』成果发表会及绘本原创手稿展出

  • 在很久以前台湾中部住着一个族群叫巴宰族,巴宰族包括阿里史社、乌牛栏社、朴仔篱社、岸里社。巴宰〈Pazeh〉是平埔的一支,300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清朝政府为了治理台湾,即献计收买英勇善战的巴宰族人来协助平定当时的番乱。1699年岸里社头目阿莫率族人协助平定吞霄社番之乱,被清廷封为岸里社第一任总土官,岸里社乃成为巴宰族的总称。1716年岸里社从大甲溪北岸移居大甲溪南岸今天的大社村,因此有岸里大社之称。
 
  • 神冈素有中部早期开发中心之称,原为平埔族岸里大社旧部所在,在汉人尚未大举迁移台湾之前,巴宰族人过着优游自在与世无争的群居生活。他们以采集野菜野果以及渔猎为食,当时遍野有着梅花鹿、山羌、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供应族人狩猎;大甲溪、大安溪、鲤鱼潭溪各种的鱼虾…可供族人捕捉,他们深谙水性素有「水番」之称。自从汉人为拓垦荒地,开凿葫芦墩圳与其各支线水圳,引入大甲溪丰沛水源灌溉农地,将原本平埔族人狩猎、采集维生的旱埔地转变为丰饶的水田,致巴宰族人的生存空间大受影响,1715年岸里社番归化清廷,巴宰族人与汉人接触接纳汉人,随着接受汉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逐渐汉化,却也因而受到种种欺骗、剥削…等等数 不尽的不公平待遇,170余年之间致使部分巴宰族人被迫迁移,流离失所。
     
  • 历史的遗迹与族群的故事绵延数百年,神冈区公所107年一区一特色计画延续105年「鴃舌侏离.牙牙学语(时移俗易—洋教入传看百年教会,学在地土语)」之巴宰语启蒙篇後,将再度引领大家认识巴宰族人吟唱的aiyan曲-巴宰族传统过年晚上祭祖灵结束後唱埃焉(aiyan),由一人起头带唱,内容或祝福或祈雨或祖先故事或情歌…,唱时需一面跳舞一面敲锣。本次由岸里社末代通事潘永安嫡系潘淑清主任主编,神冈国小师生、志工共创绘本插图所完成之『岸里大社巴宰语绘本2-失落的乡音aiyan~阿维的故事』,彷佛滑进时光隧道般,一起探寻巴宰族人的日常生活与感人励志故事吧。

相关照片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