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点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

中市七座已封闭垃圾掩埋场变公园绿地 已种适合乔木近千棵

更新日期:2016-06-07 5236
中市七座已封闭垃圾掩埋场变公园绿地 已种适合乔木近千棵

为让垃圾掩埋场化身为宜人公园绿地,台中市政府去年至今陆续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区已封闭掩埋场周边空地,采用「适地适木」原则,种植近千棵浅根性、耐盐、耐旱的原生乔木,整体绿化面积达1公顷,估计年固碳量达11.15公吨,今年将接续在大甲等区掩埋场种树造林,预计年底完成後,让中市绿地面积再提升,也提供市民更多休闲游憩好去处。

为让垃圾掩埋场化身为宜人公园绿地,台中市政府去年至今陆续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区已封闭掩埋场周边空地,采用「适地适木」原则,种植近千棵浅根性、耐盐、耐旱的原生乔木,整体绿化面积达1公顷,估计年固碳量达11.15公吨,今年将接续在大甲等区掩埋场种树造林,预计年底完成後,让中市绿地面积再提升,也提供市民更多休闲游憩好去处。

中市七座已封闭垃圾掩埋场变公园绿地 已种适合乔木近千棵

市府去年至今陆续在文山、大肚、沙鹿、清水、大安及外埔等7区掩埋场周边空地植树绿化,采用「适地适木」原则,慎选浅根性、耐盐、耐旱的原生种树苗,包括黄槿、白千层、琼崖海棠及水黄皮,累积种植近千棵乔木,绿化面积达1公顷,估计年固碳量达11.15公吨,今年将接续在大甲等区掩埋场种树造林,让掩埋场绿化面积再提升。

环保局表示,垃圾掩埋场为邻避设施,一般设置於人烟较少的偏僻山区或海滨区,因植栽水源不易取得、季风吹袭、土壤尚含沼气及复育绿地覆土层较薄等因素,不利於一般乔木生长,因此市府特别采用「适地适木」原则选用浅根性、耐盐、耐旱的原生乡土乔木,如黄槿、白千层、琼崖海棠及水黄皮等,并绞碎废树枝木屑做为土壤改良的复育基材,已成功种植近千棵乔木。

环保局指出,植树具有净化空气、降低温室效应、提升土地再利用等价值,未来将针对山海屯等各区掩埋场,8年内再种植5,000棵以上乔木,此外,也积极响应市府「8年100万棵植树计画」,推动空地绿美化及工厂裸露地植树等计画,全面提升中市绿化速度与面积。

相关照片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