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宮
建議旅遊時間:1-2小時
更新日期:2023-06-20
萬和宮(亦稱犁頭店聖母廟),1684年初建,為臺中市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係因當地昔日打製犁頭等農具店舖聚集的「犁頭店街」(今南屯區內)而得名,奉祀湄洲天上聖母(俗稱媽祖、老大媽),為臺中市的四大媽祖廟之一。萬和宮擁有臺灣廟宇的一貫特色,複雜細緻的雕工,從清雍正五年竣工完成,歷經道光元年、光緒12年、民國52年、55年、65年的整修、外牆油漆、屋頂黏剪,使得廟官煥然一新。萬和宮為三殿式建築,有左右廂房、正殿聖母殿,主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後殿東廂主祀關帝君,西廂則祀神農氏,皆為善男信女信奉的對象。後殿廂房有一百年的神轎,做工細緻、金碧輝煌,清光緒五年的古鼎、道光二十年的古鐘錯置在石階旁,幽靜之意油然而生。
介紹
萬和宮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前浙江定海總兵張國提倡創建,並由張、廖、簡、賴、黃、江、何、楊、戴、劉、陳、林等12姓氏,捐資創建,命名為萬和宮。
萬和文化大樓五樓的「麻芛文化館」,是萬和文教基金會接受文建會指導,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廿四日設立。這是台中市第一座民間地方文化館,展示內容包括:南屯區的歷史軌跡、黃麻輝煌史、珍品典藏、麻芛文化在南屯,以及創意藝廊等五大區域。定位為地方歷史暨常民文化館。「麻芛文化館」每逢農曆初一及十五,以及周休假日開放參觀,由導覽志工隊派員解說服務。
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萬和宮,至今仍保有全國僅有、已經傳承將近兩百年的字姓戲重要民俗廟會活動。道光五年(西元一八二五年)農曆三月廿一日起開演字姓戲。首日為漳洲戲,22日廣東戲(即潮州、嘉應州、惠州等),24日泉洲戲,25日汀洲戲,接著就是各姓氏的字姓戲、謝神戲與兵仔戲,持續一、兩個月,迄今歷代不斷,已成為地方重要傳統民俗活動。
服務設施
- 公共電話
- 停車場
- 公廁
- 公車站
快速導航
進入後可依您的出發地,選擇適合的交通方式打卡熱點
【本區圖文皆介接自社群網友分享。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問題請通報平台】
人氣
5.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