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大安溪橋」修復110年中完工 打造海線熱門景點
大甲區「舊大安溪橋」是全台唯一保存的鐵公路共構橋梁,民國93年七二水災沖毀後形成斷橋,95年登錄為台中歷史建築,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1億1,500萬元展開修復,預計110年中完工。文化局長張大春日前勘察,指示加強施工保護措施,盼修復後成為新一處海線熱門景點,串聯日南車站,帶動文化觀光發展。
文化局表示,舊大安溪橋建於1920年,位於台鐵大甲車站和日南車站之間,橋體跨越大安溪下游,全長約920公尺,包含鐵路橋及公路橋兩個部分,早期交通不便,舊大安溪橋是當地居民往來交通要道,形成火車、汽車、行人在橋上並行的熱鬧現象。近代公路改道行駛新台1線,加上鐵路電氣化改道,舊大安溪橋失去運輸功能。
文化局長張大春指出,舊大安溪橋屬「石工橋」型式,運用1920年代鈑桁橋技術,橋墩表面的石材皆取自大安溪河床,石砌工法細緻,是日據時期石構造的典型案例。此次修復工程有三大特色工法,首先,施工單位因地制宜打造獨一無二的「高空移動式工作車」,鋼構組件配合油壓系統和重型膠輪,讓工作車宛如變型金鋼可展開兩翼移動到施工地點,再收攏成為平穩的方形平台,讓施工人員分段進行修復工程。
其次,採用「鋼鈑梁系統修復」,以水刀去除橋身鋼板的鐵鏽,同時補強和替換損壞的結構,因應橋梁興建時採用獨特的7分鉚釘和高溫接合技術,施工單位特別開模打造仿古規格的鉚釘、改裝氣動式鉚釘機和加熱設備,歷經2個月的嘗試,終於成功拆卸並裝設新的鉚釘;同時,施工單位從大安溪河床挑選近似原有材料材質、顏色的石材,並採用相同工法進行橋墩的「砌石修復」。
一同前往勘查的市議員李榮鴻表示,舊大安溪橋是海線地區,尤其是大甲和大安區民眾共同記憶,功成身退後,修復成為海線地區的重要觀光景點,民眾在橋上即可欣賞火車從一旁的鐵道呼嘯而過,絕對會成為鐵道迷熱搜景點;橋岸視野開闊,拍攝婚紗照也相當適合,更能連結日南車站和高美濕地等形成濱海遊憩帶,帶動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