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点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中观光旅游网

定位点

筱云山庄

Google评价: 4
更新日期:2022-02-18

介绍

1、具高度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者:
筱云山庄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吕炳南为奉养张太夫人,斥资建造。落成时,吕炳南声望达於顶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与汝诚,俱中秀才,举人吴子光称许为「海东三凤」。日治时期筱云山庄又出了二位诗人为吕厚庵与吕蕴白,均为雾峰栎社社员,当时台湾沦日,他们更以鼓吹诗教,发扬汉族历史文化不遗余力。

2、表现各时代营造技术流派特色者:
清代创建期的筱云山庄为两落单护龙形式,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门厅及门楼有防御用的枪孔,前後落及门楼皆具有交趾陶、泥塑、砖雕、剪黏及彩绘等装饰笃庆堂的第二道、第三道护龙左右对称配置於主屋两侧,筱云轩、迎宾楼则自笃庆堂左侧延展,形构出一个书香、闲逸的文人世界。南庭建於昭和十年设置日式建筑特色的犬走并有渠沟排水,屋顶为日式切妻造搭配洋小屋架、外墙闽式穿瓦衫,其中南庭有传统的土墼、承重砖墙,是做为汉和洋混合建筑的一个例子。 北庭於昭和十二年(1937)完工,为筱云山庄历代建筑中豪华宅邸之代表,整体结构完善,且表现出昭和年间高级之建筑格局。筱雅居於民国四十八年(1959)完工为近代建筑,构造上依然受到日治时期的建筑技术影响,使用洋小屋组、日式寄栋造与切妻造屋顶等,但墙跟柱等已变成近代混凝土与筱云山庄内部的建筑型式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不同时代在材料使用上的差异。

3、具稀少性,不易再现者:
筱云山庄内有丰富的水路系统、完整的防御设施,整体建筑跨越了清代、日治与民国三个时期,建筑上巧妙的结合不同文化风格的特色,对於历史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具有历史文化之价值,可谓台湾民宅发展的缩影,具稀少性。

 

图文出处:台中市政府文化资产处

快速导航

进入后可依您的出发地,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筱云山庄
返回页面顶端